现在“唯规模论”已经不再流行。外界对一个消费品牌的看好,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它的开店数量和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其盈利能力。编辑|奥创
在疫情后的首个半年报披露季,这些业绩好、开店快的品牌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他们的出色表现和持续扩张的态势,展现了这个行业的活力和潜力。这些品牌的成功,不仅给商业领域带来了积极的信号,也提供了商业持续回温的方向启示。他们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在市场分析、产品创新、品牌推广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西式简快餐
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非常出色。2023年上半年,百盛中国的营收达到了55.7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此外,百盛中国的归母净利润为4.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6%。
肯德基作为百盛中国的业绩主力,为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上半年,肯德基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了一倍,达到了6.93亿美元。此外,百盛中国在门店拓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上半年,肯德基净开了468家新店,品牌门店总数已经超过9500家,“万店”近在咫尺。
肯德基的“呼朋唤友炸鸡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域营销案例。通过推出特别的产品和进行大规模的营销推广,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也成为了造梗造节的王者之一。据数据显示,肯德基在抖音、快手、美团三大本地生活渠道的8月总GMV突破了10亿,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炸鸡、披萨和汉堡等快餐食品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必胜客也在上半年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据数据显示,必胜客今年上半年的收入达到了11.5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7%;公司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了120%,达到了0.9亿美元。同时,必胜客在上半年也开设了大量的新店,净开了169家新店,必胜客的总门店数目前已经突破了3000家大关。
达美乐中国作为中国披萨第一股,在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上表现出色。据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了增长,其中营收具体细节虽然没有提供,但是可以看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市场和增加销售渠道,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达美乐中国的扩张速度确实令人瞩目。他们在2023年上半年就净增了84家门店,使得总门店数超过了720家。这样的扩张步伐表明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非常稳定,并且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Shake Shack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人气,并且最近在财务业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根据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报,Shake Shack的营收同比增长了到了2.72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表明公司在扩大营收和市场份额方面取得了进步。截至到今年8月底,Shake Shack在中国新开了9家门店,进入了重庆、福州、秦皇岛等多个城市。目前,Shake Shack在中国市场的总门店数已经超过40家。
中餐/火锅
海底捞,这个知名的火锅连锁品牌,最近迎来了复苏的曙光。今年上半年,他们的业绩显著回升,营收达到了188.9亿元,同比增长了24.6%,实现了上半年的业绩新高。净利润也达到了22.6亿元,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019全年的净利润了。
海底捞在拓店策略上一直保持着“少而优”的策略,即不追求门店数量,而是注重门店的质量和效益。这种策略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海底捞共经营的1382家门店较年初增加了11家,而其中全新选址的5家新店已基本实现首次盈利。对于未来的拓展,海底捞管理层表示,一线城市的门店密度已经很大,但在二线城市仍然存在可继续加密的潜力。此外,三线及以下的城市潜在市场十分广阔,存在很多未来拓展布点的机会。
呷哺集团在今年上半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数据显示,该集团的营收达到了28.46亿元,同比增加了32%,期内利润也成功扭亏为盈,达到了212万元。呷哺呷哺和湊湊两个品牌的表现尤为亮眼。其中,呷哺呷哺的营收增长了29.5%,达到了13.77亿元,而湊湊的营收同比增长了36.8%,达到了14.01亿元。这也表明了呷哺集团旗下的两个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此外,呷哺集团还加快了扩张步伐,在今年新开了超过30家餐厅。
截至6月底,该集团全球经营的直营餐厅数量达到了1094家。而截止到7月底,呷哺集团就已经新开了超过100家餐厅,平均每12个小时就有一家新门店开业。
呷哺集团在今年采取了“轻资产、高回报、高坪效”的扩张新模型,这种模型在呷哺呷哺餐厅面积的调整和投资回报周期的缩短上得到了体现。呷哺呷哺餐厅的面积从原来的200平方米左右调整至150平方米左右。这种面积的缩小不仅有助于减少开店成本,提高单店盈利能力,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和商圈的不同需求。
除了呷哺呷哺和湊湊两个主要品牌之外,呷哺集团还跨界推出了欢乐烧肉品牌——趁烧,并且该品牌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目前,趁烧品牌已经开出了6家餐厅,分布在中国的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这种跨界的创新品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餐饮体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九毛九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餐饮企业,已经打拼了28年。最近,该公司交出了近5年最好的利润,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85.12%,达到了2.22亿元。
九毛九旗下的子品牌太二已经成为业绩的顶梁柱。在今年上半年,太二新增了46家门店。除了太二之外,九毛九集团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品牌,比如怂火锅餐厅和赖美丽烤鱼餐厅。在今年上半年,怂火锅餐厅新增了16家门店,赖美丽烤鱼餐厅新增了4家门店。
九毛九集团已经计划将太二品牌扩展至1000家门店,同时也强调了怂火锅餐厅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重点。
饮品
喜茶在试水加盟半年多后,已经成功拓展到超过2000家门店,覆盖了240多个城市。其中,已经开业的加盟店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这一数字令人印象深刻。
喜茶的规模不断扩大,业绩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喜茶门店的月度销售额同比和环比均实现了6个月的持续增长,可比门店的日店均销量也连续增长了6个月。此外,喜茶的一些代表性门店,如三里屯太古里店和北京朝阳大悦城店的单日销售额最高达到了10万元。
喜茶的各项数据能够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其去年采取了降维策略,进入了10元区,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受众群体。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得喜茶的知名度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喜茶的上新和爆品能力也表现不俗。最近推出的19元的FENDI喜悦黄上市三天就卖出了150万杯,再次证明了喜茶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
奈雪的茶在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截至5月底,奈雪的茶门店总数已经达到了1139家,与上年底相比,新增了71家门店。这一数字的增加显示了奈雪的茶在市场中的强劲表现和持续的扩张趋势。按照此前的计划,奈雪的茶在2023年计划开店600家,这个数字的门店数量显示出奈雪的茶对于未来的信心和战略规划。同时,奈雪的茶也强调了将加密一、二线城市的布局,这显示出其在品牌扩张和市场份额提升方面的战略意图。
茶百道似乎正在快速崛起,准备冲刺上市。据报道,茶百道在短短几年内,其门店数量已经从2020年的2240家飙升至2022年的6352家,而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具体来说,茶百道在今年一季度的收入达到了12.46亿元,同比增长了52.96%,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此外,茶百道在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也达到了2.85亿元,同比增长了50.7%。
咖啡在近年来成为新茶饮市场的一大劲敌。而瑞幸咖啡在今年二季度的新增近2000家店,使其总净收入同比增长了88%,达到了62.014亿元,超越了星巴克的业绩。这种快速扩张和下沉策略的实施,使瑞幸咖啡成功地占据了更广泛的地域和消费人群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