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
北京冬奥会将盛装启帷
北京将成为首个举办过
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
“双奥之城”
为奥林匹克历史书写新篇章
10月27日,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还剩九十九天,29支中国冰雪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们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备战。从2015年北京获得冬奥会主办权开始,经过6年的发展,中国代表团的冬奥会参赛项目,从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53个,到2022年实现冬季两项、雪车、冰壶、冰球、雪橇、滑冰和滑雪7个大项109个小项全参赛,实现了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也在逐渐扭转外界对于中国冰雪运动“冰强雪弱”的印象,尽管因为疫情,备战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全力出击的中国冰雪军团有望在主场实现历史性突破。
目前,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依然是中国军团的传统优势,同时在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和坡面障碍技巧、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与大跳台等项目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北京冬奥的奖牌数目预计要超过历史最好成绩。
10月20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北京冬奥会火种欢迎仪式在奥林匹克塔举行。
自北京和张家口于2015年7月31日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以来,从会徽“冬梦”、“飞跃”发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问世,从火炬“飞扬”的美好愿景,到口号“一起向未来”的真诚呼吁……在过去6年多的时间里,赛事相关各项筹办工作一直稳步推进。
就在数日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的熊熊圣火时隔13载故地重游。正如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所说,“火种抵达北京,意味着北京冬奥会马上就要启航。全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国、聚焦北京。”
海报《激情冰雪 点燃心火》。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伴随着一项项计划从蓝图走向现实,东道主对全世界的承诺一个个兑现。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全球抗疫带来了更多信心。
场馆建设素来在奥运筹备阶段中备受瞩目。根据赛事规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包括竞赛场馆12个、训练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24个。
按照计划,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在年内全部按时交付。包括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等新建场馆在内,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的所有竞赛场馆已于去年底竣工,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完成。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赛区第一个新建比赛场馆,将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项目的正式比赛场地。图为夕阳下的首钢滑雪大跳台。
作为北京赛区首个完工的新建比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被称作“水晶鞋”的它也成为市区新地标与“网红”打卡地。
伴随着22条迎风飘舞的“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全冰面设计的国家速滑馆显露出美丽身姿。不仅外观造型精美,“内外兼修”的国家速滑馆已率先接受了国际测试赛的考验,广受中外运动员好评。
与“冰丝带”相呼应,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摇身一变“冰立方”,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摘下神秘面纱,“雪如意”牵手“冰玉环”,在展现中国之美的同时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前沿科技为北京冬奥添足了马力。
当地时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赫拉神庙遗址前,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图为北京冬奥会火炬。
自本月5日起至年底,包括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在内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陆续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展开。
在严格防疫的基础上,主办方于住宿、餐饮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提供人性化服务,力求为运动员营造舒适的比赛环境。据国际奥委会透露,无论是场馆本身还是赛事组织,对于已经结束的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等测试活动,参赛运动员给予的反馈“非常积极”。
国新办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张建东就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做介绍。他表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体育盛会。筹办以来,在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挥下,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紧密合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今天距离冬奥会开幕还有99天。明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2月2日将开展火炬传递,拉开北京冬奥会的序幕。”张建东如是说。
10月25日16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CCTV-16)及其数字平台正式开播上线,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际奥委会的战略合作成果,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得到国际奥委会授权使用奥林匹克名称和五环标识的传播平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将成为国际上首个以4K超高清和数字平台同步播出的体育频道。
10月8日,首场北京冬奥测试赛——“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本次比赛持续3天,设12个小项,有来自中国、韩国、荷兰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图为女子3000米比赛。
随着筹办工作的深入,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中国冰雪运动也不断朝着“南展西扩东进”以及向四季拓展的方向前进。在推进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的过程中,以京张高铁为代表的一系列冬奥会配套工程扮演了重要角色,进一步拉近了普罗大众与冰雪运动的距离,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添砖加瓦。
无数工作人员在过去两千余个日夜中心血的结晶,换得如今一系列喜人的筹备成果呈现在眼前。尽管期间有突如其来的疫情,但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非常顺利且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效率,并对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
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北京冬奥会这块复杂的拼图,正平稳有序地汇聚成形。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一版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公共卫生处副处长王全意将《防疫手册》形象地称为“参加赛会的说明书”。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防疫手册》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参赛运动员和奥运会相关人员的安全。
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
赛事主题口号。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北京作为全球首个承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将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作为“奥运新标杆”的意义彰显无疑,它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不远的将来
让我们共同见证“双奥之城”撰写崭新历史
奥莱与你
一起向未来